本報訊(記者闕愛民柯楊)這幾天,一則關於“我省與北京深化經濟技術交流合作,在南陽開建‘中關村’”的消息,引發了省內外廣泛關註。南陽中關村科技產業園的揭牌,被視為政府在構建創新體系過程中,積極營造科技創新環境的又一範例。
  “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,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,發揮市場對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,這對我們來說極具啟發意義。”12月10日,南陽市科技局局長褚慶義說,“實現科技助推經濟轉型,首先要求政府部門做好引導、服務和培育,多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。”
  十八大以來,南陽市持續實施“政府引導、市場主導、企業主體”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在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,努力當好全市科技創新工作的“引領者”、“服務員”、“育苗人”,為做大企業,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保障。
  所謂“引領者”,就是要把握方向,為科技創新做好引導和保障。
  淮河源頭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,這些“身份”賦予南陽特殊而重大的使命——確保兩大水系沿岸8省(市)60餘座大中城市3億人的生態安全。因此,南陽建設創新型城市,一大重點是做好“水文章”。這篇“水文章”包含三個“章節”:一是以水為本,所有科技資源向“水”傾斜,保障“兩源”生態安全;二是以水為線,改造傳統支柱產業,培育壯大新興產業,推動低碳社區、節水城市建設;三是以水為媒,加大對外合作交流。
  所謂“服務員”,就是要保駕護航,既扶植企業又服務項目,把十八屆三中全會“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、產業化”的要求落到實處。
  科技創新,需要政策先行、資金保障。近3年來,該市先後出台了《關於建設創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見》、《南陽市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》、《南陽市自主創新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》、《南陽市專利獎勵辦法》等一系列促進自主創新活動開展的政策文件,促進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初步形成。南陽市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,共抵、減、免所得稅2.26億元,帶動全社會研發投入約13億元,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力資金支撐。
  所謂“育苗人”,就是要築巢引鳳,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“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”,培育激勵和支持創新的環境。
  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、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園區、車用生物燃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、國家光電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……近年來,一大批“金字招牌”花落南陽。(下轉第二版)
  (上接第一版)南陽還積極探索產業技術研究院這一新型產學研載體,整合政府、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創新資源,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。最新統計顯示,南陽
  市共建立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304個,其中國家級研發平臺18個,省級研發平臺86個。
  繼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、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後,今年南陽又榮獲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稱號。全市經濟社會在創新中轉型,在轉型中提升。今年前三季度,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59.55億元,同比增長29.2%,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9%,比年初提升0.3個百分點。③6  (原標題:南陽主動作為構建創新體系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k74skyhp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